推广论坛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铺就乡村振兴画卷

    于洋;

    乡村治,天下安。做好乡村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关系到基层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要全面提升村庄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的独特性质,完善结合自治、法制以及道德治理的农村管理架构,不断推行创新的乡村治理方案,通过自治手段解决纠纷,依靠法律手段确定权责界限,运用道德教化润物无声。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推广运用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及时查找当前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笔者所在的吉林省蛟河市和相邻县市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推广运用情况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擦亮村级议事堂名片、发挥星级创建作用等有效的意见建议,期望达到乡村治理的提质升级,让广大基层干部更有成就感,让广大农民朋友更有幸福感。

    2025年03期 v.13;No.14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试验示范

  • 不同化控产品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赵元凤;翟付凤;顾敏京;潘燕;张世慧;

    小麦在我国粮食总产中占比很大,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化控产品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加快化控新产品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2022—2023年度在江苏省仪征市进行不同化控产品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设计灵滟施用量60 mL/亩+10 mL/亩胺鲜酯,兑水30 kg,于返青拔节初期叶面喷施;矮壮丰施用量50 mL/亩,兑水30 kg,于拔节期叶面喷施;直播龙施用量为10 kg/亩,于拔节前追施;穗伴侣施用量100 mL/亩,兑水30 kg,于破口期叶面喷施;对照不施用任何化控产品,整个试验共设5个处理。比较了灵滟、矮壮丰、直播龙和穗伴侣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灵滟、矮壮丰、直播龙和穗伴侣均有利于改善茎秆质量,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确保小麦高产稳产。

    2025年03期 v.13;No.14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不同优质小麦品种在滑县生产管理条件下抗性及产量评价

    杨丽;郭风勋;

    为筛选推介一批优质小麦品种,推进小麦产业化开发,滑县连续三年承担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在黄淮海麦区组织开展的优质小麦品种筛选试验。2022—2023年,按照小麦产业联盟要求,调查评价29个小麦参试品种在滑县生产管理条件下的生育进程、产量表现及抗倒、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泛育麦32、郑品优9号、丰德存麦5号实际亩产分别为592.88、587.88和587.22 kg,位列前三名,且田间抗病、抗逆、抗倒等综合表现好;其次,国禾麦3号、天宁58、怀麦66等13个优质小麦品种亩产也较高,田间综合评价较好。总之,综合评价筛选出的这16个小麦品种为滑县及相邻麦区科学选用品种及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13;No.14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柳絮;

    分析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具体表现,以确定耕作措施适宜性,由此达到优化土壤肥力、提升玉米产量的目的。以辽宁省阜蒙县玉米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设置为传统耕作方式,试验组设置为保护性耕作,即粮草间作、覆盖免耕、休耕再耕作三种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粮草间作、覆盖免耕、休耕再耕作玉米株高均高于传统耕作,分别为76.1、312和323 cm,分别比传统耕作增加64.36%、20.00%、19.63%,其中粮草间作玉米株高最大;在拔节期、成熟期,粮草间作、覆盖免耕、休耕再耕作玉米茎粗均高于传统耕作,其中拔节期覆盖免耕玉米茎粗最大,为7.41 cm,与粮草间作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粮草间作玉米茎粗最大,为10.78 cm;在抽雄期,休耕再耕作茎粗最大,为10.2 cm;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粮草间作、覆盖免耕、休耕再耕作玉米叶面积均高于传统耕作,分别为518、1 120和1 230 cm~2,分别比传统耕作增加54.17%、16.42%、25.77%,其中粮草间作玉米叶面积最大。在成熟期,粮草间作土壤总储水量最大,为355 mm,苗前和成熟期之间差值最小为13 mm,田间耗水量最小,为454 mm;粮草间作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35.86 kg/(hm~2·mm),比传统耕作增加48.51%。粮草间作、覆盖免耕、休耕再耕作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其中粮草间作产量为13 021 kg/hm~2,比传统耕作增加27.46%。由此得出:粮草间作在增加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方面达到最优。

    2025年03期 v.13;No.14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林绍光;黄国荣;袁春燕;黄友敢;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广西田东县示范推广时间短,在大豆品种配套上还不完善。为筛选出适合田东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选用桂夏1号、桂夏7号、桂夏豆109、金百夏1号、八月黄等品种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倒伏率、经济性状和实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桂夏1号综合表现最好,其平均产量、单株产量和完好种粒百分率均为最高,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较适宜的品种。目前,广西田东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单产上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培育和引进筛选耐阴型大豆品种和紧凑型玉米品种将是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单产的发展方向。

    2025年03期 v.13;No.14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微生物菌剂对安福烤烟片区早生快发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生;毛小军;法鹏飞;

    针对江西安福烤烟片区促进早生快发、提升烟叶产量、提高烟叶质量的需求,2023年进行微生物菌剂大田示范试验,通过比对烟株农艺性状,及烤后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烟草种植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优化烟叶农艺性状,有利于早生快发。2023年处理间同比,中上等烟的产量提高6.8 kg/亩以上,产值提高386元/亩以上,均价提高1.02元/kg以上,上等烟比例提高2.99%以上,显著提高了烤烟品质。2021—2023年环比,2023年较2021年、2022年的中上等烟产量分别提高14.86%、8.31%,产值分别提高625.56、370.72元/亩,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1.75%、4.66%。综上所述,施用微生菌剂能提高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提升烤烟品质,可在烤烟片区推广使用。

    2025年03期 v.13;No.14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邻水县不同全生物降解膜使用效果对比试验

    代旭峰;

    农膜具有增加地温、抑制水分蒸发、抑草灭草和增加作物冠层光照均匀程度等多方面功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农膜使用量常年稳定在1 200 t以上,其中95%以上的农膜为传统的聚乙烯(PE)农膜。在大量使用聚乙烯农膜的过程中,农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环境。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膜污染治理,邻水县积极开展生物降解膜试验与推广工作。目前市场上的生物降解膜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对农业生产、农膜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全生物降解膜,在邻水县柑子镇实施玉米生产使用效果试验,以探索不同全生物降解膜的保温效果、增产效果、降解效果,为邻水农业推广全生物降解膜提供理论支撑。本次试验的三种全生物降解膜中,惠泽全生物降解膜使用效果较为突出,但是与传统的聚乙烯(PE)农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025年03期 v.13;No.14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王洪艳;

    目的 分析樟子松苗木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具体表现,以选择最佳的施肥方式,促进樟子松苗木质量的不断提升。方法 以辽宁省西丰县樟子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共设置五个施肥处理,即:1倍指数施肥(T1)、2倍指数施肥(T2)、接菌+1倍指数施肥(T3)、接菌+2倍指数施肥(T4)、接菌+常规施肥(T5),从中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施肥处理下,与未接菌苗相比,接菌处理幼苗菌根浸染率较大。与CK相比,T3幼苗菌根浸染率增长45.7%。T3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以及苗木质量指数均优于CK。结论 接菌+1倍指数施肥方式下的苗木质量最佳,可促进苗木生长。

    2025年03期 v.13;No.14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玉米专题

  • 配方施肥对玉米的水分利用率及产量影响

    张帆;张靓;杨奇;王东;王伟;

    缓/控释肥料在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上明显优于普通化学肥料,且能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已经成为各国肥料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相同覆膜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配比组合和施肥量对不同发育阶段玉米地的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陕西覆膜玉米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磷、钾施肥水平和3个配比组合。试验表明,不同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处理12(N、K_2O、P_2O_5、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尿素分别为9.2、3.12、7、50、6和20 kg/亩)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所有处理中均最高,可以认为是处理组中的最佳施肥组合。在本试验中玉米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率之间呈现出极高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0.945,已经达到显著水平。然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耗水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2025年03期 v.13;No.147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不同测土配方施肥方式下玉米的化肥利用率试验研究

    雷荣军;周美燕;牛永浩;雷婷;

    为准确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肥增效三种方式下,对春玉米氮磷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及作用进行研究。以沃玉3号玉米品种作为试验试材,在田间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包括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氮磷钾区(NPK)、配方区和空白区。结果表明:缺氮肥极大影响了玉米的植株生长和果穗形成,玉米产量受氮肥的影响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为最佳;N、P、K三种元素的当季土壤贡献率分别为N(76.10%)、P(83.62%)、K(86.09%),以K的贡献率最高,P次之,N最低;对缺素区的相对产量进行测算,对比丰缺指标可以看出:该试验地碱解氮(49 mg/kg)处于低等水平、有效磷(11.8 mg/kg)处于低等水平;对不施肥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进行测算,发现该试验地土壤供肥量N为18.25 kg、P2O5为6.96 kg、K2O为18.24 kg。可见,均衡施用氮磷钾对玉米增产效果最佳,建议测土配方施肥可与生产相配合,以达到减少施肥量、防止土壤污染的目的。

    2025年03期 v.13;No.14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田沂昂;

    目的 分析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的具体表现,以此确定适宜的施肥模式,优化玉米土壤肥料,提升玉米产量。方法 以河南省内乡县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施肥方式,试验组采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即无机复合肥与化肥的配施、精致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生物炭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 与不施肥和全施化肥相比,40%生物有机肥与60%化肥配施下地上生物量最高,为37 646.58 kg/hm~2,比不施肥增加96.13%,比全施化肥增加2.35%,40%生物有机肥与60%化肥配施下籽粒产量显著增加,为11 424.86 kg/hm~2,比不施化肥增加105.93%,比全施化肥增加26.2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玉米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均高于不施肥,在所有施肥处理中,40%生物有机肥与60%化肥配施下玉米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最高,分别为144.63 kg/hm~2、38.29 kg/hm~2、38.06 kg/hm~2,比全施化肥分别增加38.73%、56.16%、46.61%;40%生物有机肥与60%化肥配施下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最高,分别为5.36%、5.53 mg/kg、78.97 mg/kg、215.72 mg/kg、207.70 mg/kg,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1.67%、14.02%、21.45%、43.23%、3.73%。结论 40%生物有机肥与60%化肥配施为最佳的施肥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2025年03期 v.13;No.14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小麦喷施三种水溶肥示范效果和效益分析

    崔钦然;唐东山;赵广春;

    为了验证氨基酸、腐植酸、微量元素3种水溶肥料在商丘市小麦上的应用效果,2023年在商丘市6县1区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氨基酸、腐植酸、微量元素3种水溶肥料,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增产增效。喷施氨基酸平均增产725.0 kg/hm~2,净增效益1 313.7~1 461.4元/hm~2,产投比2.04~2.27;喷施腐植酸平均增产697.0 kg/hm~2,净增效益1 166.8~1 463.5元/hm~2,产投比1.81~2.27;喷施微量元素平均增产632.7 kg/hm~2,净增效益1 003.3~1 232.0元/hm~2,产投比1.59~1.96。经统计分析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2025年03期 v.13;No.14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不同施肥量下根瘤菌剂拌种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王钰淇;吴明波;张有成;孟涛;胡帅;石锐良;

    大豆根瘤菌剂的使用加上科学的施肥配方可以在降低大豆生产投入、增加大豆单产的同时培肥土壤地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下根瘤菌剂的效应大小,可以探索出最具有经济效益的大豆科学施肥模式。本研究拟通过阶梯式减氮处理设计,即不同处理比对照分别减氮0%、20%、40%、60%、80%、100%,比较不同施肥量下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在不减氮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减氮20%的情况下,可增产11.72 kg/亩,亩节本增收68.02元;在减氮40%的情况下,可增产1.74 kg/亩,亩节本增收15.34元。这说明,大豆根瘤菌拌种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且在减氮20%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最佳,减氮40%的情况下,氮肥用量最少。

    2025年03期 v.13;No.14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经验交流

  • 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质量保护研究——以深圳为例

    袁文静;祁百福;鲁长青;杨泽柳;黄少珍;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面临多重挑战,耕地保护制度也在不断升级强化。针对现阶段耕地质量存在土壤酸化、盐渍化、肥力退化等问题,深圳市借助土壤“三普”工作的契机,开展全市范围内土壤的全面检测,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构建全市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等工作成效为例,提出解决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质量保护的建议,总结出一套以有益微生物为主导,多种土壤改良治理手段配合的耕地质量保护“1+N”融合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参考,彰显深圳特色。

    2025年03期 v.13;No.14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创新龙头企业联农机制,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田晶华;周文忠;杨立波;张培清;申林勇;周建才;周海琼;

    龙头企业不仅是农民生产经营的领头羊,更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实用技术和提升农产品加工销售水平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为创新龙头企业联农机制,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九三学社玉溪市委员会农业支社通过对玉溪市重点龙头企业、新技术示范合作社、企业联农带农典型村镇深入实地调研,分析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玉溪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下滑、联农带农的效益下降、各级财政扶持资金不足、经济落后的山区联农带农难度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落实好联农带农主体奖补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生态农业保护体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完善联农机制的建议。

    2025年03期 v.13;No.14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机制分析

    黄雨晗;张舰;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将其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2011至2020年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综合指数,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如何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尤其在产业聚集和研发投入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产业聚集不仅为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研发投入则提升了乡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两个中介机制被确认为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积极作用,深入揭示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强调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赋能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资源提供了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13;No.147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现存困境与可行路径——以关岭县板贵乡为例

    张肖;李晓华;薛志学;杨伟;史玲玲;

    以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为研究区域,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旨在探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新模式,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面对面多元访谈等方式,对研究区村域产业发展现状、互联网营销模式困境进行了解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资源整合、构建互联网销售平台、优化供应链体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线下配送体系、提升品牌价值等适宜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025年03期 v.13;No.147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黄龙;程明瀚;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江苏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损耗率、低效率及质量控制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还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江苏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现状,识别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文献总结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冷链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信息共享程度低,影响配送效率;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难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与安全。通过对江苏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全面分析,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物流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江苏省乃至全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2025年03期 v.13;No.14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安阳县和美乡村建设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

    姬卫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河南省安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手,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壮大村集体产业收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办法和措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调研了安阳县运用“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乡村建设基础有短板、群众参与度不高、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垃圾资源化利用不高等问题,围绕提升乡村基础建设、发挥群众力量、提高产业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025年03期 v.13;No.14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长汀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调研报告

    陈春娣;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种源与粮食安全的战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先进技术,全力推动水稻育种产业发展,力求成为水稻育种领域的佼佼者。长汀县是福建省产粮大县,近10多年来,长汀县中稻区、烟后稻区,发挥充裕的温光条件优势,引进外地制种企业,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初步建设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通过总结长汀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现状,探究长汀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为目标,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促进长汀县农业增产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5年03期 v.13;No.14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干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榆林市横山区为例

    张娜;白成波;郭海红;

    作为干旱地区重要的水稻种植区,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为了促进横山区水稻种植提效升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针对横山区水稻种植现状,对横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与储存等,提出了适应横山区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发现,通过实施高效栽培技术,横山区水稻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病虫害发生率可降低15%,本研究不仅为横山区水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其他干旱地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益借鉴,助力干旱地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03期 v.13;No.14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略阳县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韩正国;丁奎;唐兰兰;柴建安;刘兴;向珊珊;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气传重大病害,它曾多次大流行造成小麦大幅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该病流行原因对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笔者对略阳县2018—2024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进行全周期调查监测,测报数据和发生实况表明该病具有冬季现病早、春季传播快、侵染次数多、为害程度重4个主要特点。通过多角度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初步判定毗邻越夏菌源、气候变化趋暖、品种抗性丧失、种植制度有利是导致小麦条锈病常年流行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全程综合防治、扎实推进统防统治、加快药械更新换代4个防治对策,以期为不断增强今后小麦条锈病监测能力和防控实效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13;No.14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夏玉米粗缩病的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武立;

    玉米粗缩病作为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病害,使广大种植户的经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此病害由玉米粗缩病毒引发,通过灰飞虱等传毒媒介传播,发病迅猛、危害深重。自2021年起,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科研小组对本辖区内10余个村、社区的近50名玉米种植户展开“夏玉米常发病虫害情况调查”,经实地调研及对夏玉米粗缩病因的综合剖析,探讨该病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及症状表现,明确其影响与危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农业、化学、生物及物理防治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玉米粗缩病,降低病害发生风险,保障玉米正常生长与丰收,推动玉米种植业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13;No.147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濮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王志伟;王建勇;常勤根;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作物间地内轮作、和谐共生、一季双收的农业种植新模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现稳粮增豆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濮阳县是河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实践,针对该模式的推广难、播种难、除草难、施肥难、收获难等制约因素,积极在整地播种、密度配制、杂草防控、肥水管理、农机作业等关键环节开展摸索尝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玉米亩均产量550 kg,大豆亩均产量120 kg,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应用中探索了“濮阳模式”、树立了“濮阳标杆”。

    2025年03期 v.13;No.147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高效发展思路

    艾玉玉;艾佩佩;陈婷婷;张盼盼;

    榆林市是谷子天然种植的优势区域,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近年来,榆林市普遍开展谷子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在南部山旱区,谷子对农民的耕作收入贡献很多,是山区农户实现经济脱贫和致富的关键收入来源之一。分析了目前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针对其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水平较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对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做好产业规划,推动规模化经营、做好研发和推广,提升生产水平、做好精深加工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发展策略,为今后榆林市谷子产业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以发展谷子产业作为农村新型产业链提供技术思路。

    2025年03期 v.13;No.14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棉花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张淑娟;

    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棉花种植生产一直采取精耕细作的栽培管理方式,间定苗、人工整枝打顶等程序繁琐,费工费时,成本较高。针对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植棉成本高,综合效益差等问题,结合生产实践,从播种地块要求、品种、化学除草、机械中耕、精量播种、合理化控、简化整枝、化学催熟、机械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棉花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实施,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机械化采收,提升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棉花规模化种植提供强有力的栽培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13;No.14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油菜霜霉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

    崔洪平;

    油菜霜霉病,是一种由寄生霉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在整个油菜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为花梗、角果和茎秆等部位,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显著的影响。笔者对油菜的叶片、花梗、角果和茎秆等主要受害部位的危害症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病原菌因素、气候因素和栽培管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油菜霜霉病的成因,重点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蔬菜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3期 v.13;No.147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六合区甜樱桃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文斌;余莉莉;林家军;

    甜樱桃因其果实营养价值高,果肉酸甜可口,还具有调中补气、祛风湿等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甜樱桃的露地栽培极易受到虫害的侵害,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存在不可控。结合六合地区的露地环境条件,通过多年甜樱桃虫害防治经验,选取了对甜樱桃危害极大的红颈天牛、铜绿金龟子为研究对象,并从其生物学形态、生活史及习性、危害症状、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性探讨研究,期望为当地甜樱桃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025年03期 v.13;No.14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策略

    周跃军;周显兵;胡德勇;侯小伟;李小谊;王江虹;

    中药材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笔者根据西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自然条件、种类分布、初加工企业等现状,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主导品种不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二、三产发展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以基地建设为支撑,转变产业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策略,包括科学规划布局、培育新型主体、推行绿色规范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技术服务保障、加大品质监管力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以推进西乡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3期 v.13;No.147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文山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颖;刘佳业;陈辅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贯穿全境,其古老的地质基础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属世界茶叶生产“黄金地带”和重要的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之一,茶叶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文山州是云南省八大茶叶主产州(市)之一,现存古茶山和古茶树(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茶叶产业支撑茶农增收和兴边富民的优势与潜力较大。但由于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较为滞后、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开拓与品牌赋能不足、产品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原因,制约了文山茶叶产业发展。笔者结合当前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及不足,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13;No.147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壶天石羊”规模养殖基本技术

    朱小宁;

    “壶天石羊”是主要产于湘乡市丘陵山区的一种黑山羊,体型轻小,善于攀爬。2021年“壶天石羊”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以来,湖南省湘乡市政府在政策扶持、宣传推广、技术支持等方面大力推动“壶天石羊”产业的发展,存栏200头以上的新增规模养羊场不断增多。针对不断扩张的养羊产业,结合本地区常见疫病情况,笔者提出要树立“防大于治”的理念,强化疫病防控意识,重视养殖规范科学管理。具体应记录好养殖档案(包括生产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等11个方面的内容)、重视疫病防控(主要包括布病防控、强制免疫病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防控、山羊痘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其他常见动物疫病防控以及奇生虫病的防治)和加强饲养管理(放牧管理、舍饲管理、妊娠母羊管理、育肥管理)来有效规避养殖技术风险,提高养羊产业效益。

    2025年03期 v.13;No.147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农机保养及其维修技术

    黄安江;杨丽霞;

    农机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可提高性能、延长寿命、保障安全及提升效益。分析了当前农机保养和维修存在的问题,如保养意识淡薄、维修技术水平低、配件质量参差不齐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阐述了农机保养的具体技术,包括空负荷排查、设备系统优化、润滑与防腐、喷油装置调试、粘胶补漏和水基清洗技术。介绍了农机维修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提出了农机保养维修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如加强前沿技术监控应用、完善行业制度、提高人员技术能力。强调农机保养维修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技术探索可提升装备水平,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投资回报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

    2025年03期 v.13;No.14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关于大城市城郊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以昆明市为例

    王富先;王秋侠;

    城郊农民作为城郊农业经营的主体,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如何培育具备技术知识、经营能力和市场营销技巧的城郊农民,不断迎合城市居民多元化、高品质的农业需求,进而推动城郊农民增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昆明市为例,从基本概念、地域特征、生活负担、收入构成等多个维度,对城郊农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城郊农民培训工作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如参与度不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培训成果应用难度大、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培训参与度和积极性、深入分析城郊农业特征、紧密结合城郊农民需求、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地开展城郊农民培训等做好城郊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旨在为大城市城郊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13;No.147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建强队伍优服务 提升素质增动能——构建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

    李虎;何春艳;王恩军;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择优遴选强队伍、锚实职责抓管理、分类指导重实效、考训结合提能力等举措,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优建强,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组织建设、规范运营、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绿色发展、技术支持等精准辅导服务,有效打通了服务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增添了新动能。

    2025年03期 v.13;No.147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双创撷英

  • 河南省汤阴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王国霞;王向平;孙春红;王志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玉米与大豆进行宽窄行种植的创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两者的特性,在种植时按照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对种植间距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民收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介绍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的优点和要点,如选用良种方面:玉米宜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抗逆性强等优质品种,大豆宜选用耐荫、抗病抗倒伏、耐密植、抗裂荚、产量高等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方面:采用“4+2”模式,种植4行大豆4行玉米分别作带状种植,两者种植比例为4:4;水肥管理方面:调节肥料、水分控制玉米和大豆的旺长等;除草管理方面:在玉米、大豆播种之前及时对杂草进行清理消除,并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做好玉米主要病虫害茎腐病、大斑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做好大豆主要病虫害锈病、蚜虫等的防治。实现“一季双收、稳粮增收”,综合效益显著。希望此项技术不断发挥作用和优势,进而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13;No.147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岳阳黄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晏云华;禹双双;刘昆言;项希;陈优;李强;张游;

    岳阳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集中程度最高的黄茶主产区,具备黄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与独特优势,但也存在茶树良种化率低、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对茶园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岳阳茶树栽培技术现状及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归纳概述岳阳黄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茶园规划、茶树品种与移栽、茶园科学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治、茶鲜叶采摘5个方面,以期为岳阳黄茶绿色高效种植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促进岳阳黄茶产业的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13;No.14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