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论坛

  •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巩留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魏立强;曾洪寿;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巩留县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农民接受度不高、推广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巩留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接受度、创新推广服务方式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巩留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科学指导农民应用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13;No.14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试验示范

  • 小麦作物健康、弱苗促壮药剂组合的筛选

    李庆锁;姚秀英;郑曰英;唐元凯;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地区小麦苗情较差,对病虫害抵御能力差,从而影响产量。为有效应对当前小麦苗情较差、麦苗长势较弱的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在夏津县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组合处理对小麦促弱转壮和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4 g/亩+安融乐(卵磷脂·维生素E)3 mL/亩+尿素50 g/亩药剂组合方案对小麦促弱转壮和增产效果最好,拔节期平均单株6.18个茎蘖,分蘖数增长率高达241.44%,叶面系数为6.17;平均15.28个次生根,增长率为521.14%;亩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均表现良好,理论产量达747.22kg/亩较空白对照增产14.96%。

    2025年02期 v.13;No.14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沼液、沼渣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陆景倩;陈诗琪;史科伟;王晓帅;赵国定;高敬伟;杨璞;刘飞;

    通过沼液、沼渣与不同用量的微生物菌剂配施,探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绿色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底施3 t沼液,每亩配施微生物菌剂6 kg,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小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沼液、沼渣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均具有固氮、解磷、解钾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作物产量;且底施沼渣的效果要好于沼液,但沼液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旱地区进行沼液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

    2025年02期 v.13;No.14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 基于化肥减量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施用生化抑制剂试验

    蒋军锋;刘媛媛;朱敏;郭轶琴;曹丽娟;

    减少氮肥施用量,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在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减施氮肥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减施氮肥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对玉米生育期有提早趋势,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玉米产值,但影响差异不显著。经济和生态效益以施用480 kg/hm2尿素配合脲酶抑制剂(NBPT)1%和硝化抑制剂(DMPP)0.25%(尿素总用量)为最佳。

    2025年02期 v.13;No.14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延安不同区域春玉米密度梯度比较试验初探

    高延庆;罗健;高伟;王鹏远;李晓艳;曹岗;

    为了实现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种植,优化区域适种密度指标,进一步推动陕西省延安市玉米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志丹县(北部)、宝塔区(中东部)和黄龙县(南部)开展密度梯度比较试验,不同区域均选当地2个主推品种,分别设3 500、4 000、4 500、5 000和5 500株/亩共5个密度梯度,探究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志丹县以密度4000株/亩对应其产量最高,宝塔区以4500株/亩最高,黄龙县以5 000株/亩最高。

    2025年02期 v.13;No.146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耐盐碱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翔;

    目的 为探究耐盐碱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为耐盐碱大豆的品种选育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挑选了天津地区广泛栽培的12种耐盐碱大豆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手段、相关性分析以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这些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产量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耐盐碱大豆产量与单株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单株粒数、株高、主茎节数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趋势。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如下:单株粒数居于首位,其后是百粒重,随后依次为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以及有效分枝。此外,各农艺性状间的相互作用亦对产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结论 基于上述发现,在耐盐碱大豆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全面审视并平衡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应着重筛选在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株高及主茎节数方面表现优异的亲本材料,以期在盐碱地环境中实现大豆产量的显著提升。

    2025年02期 v.13;No.14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韶关市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邓国荣;李芳玲;管云;钱凌寒;钟颖媚;赖炜钊;黄诗雯;

    为探究广东省韶关市2个花生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和产量,通过与其他品种进行两年跟踪比较,鉴定评价新选育的花生品种“韶花一号”和“韶花二号”在广东省种植的生育期、稳定性、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含油率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经过两期试验的开展,得到了“韶花一号”和“韶花二号”的特征特性,且与汕油523相比均有显著的增产,通过两期试验的观察也总结了7项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为“韶花一号”和“韶花二号”在广东省的大面积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依据。

    2025年02期 v.13;No.14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浦北县大红柑亩产量与经济效益调查

    黎斌;陈基华;张志平;杨宁宁;梁家尧;陈伟;

    近年来,陈皮价格稳步攀升,为浦北县大红柑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红柑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柑橘品种,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种植大红柑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2022年3月29日,广西浦北县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浦北县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积极推动了浦北县大红柑生产,短短二年多时间里,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新增0.67万公顷,彰显了产业发展的蓬勃势头。为了深入了解浦北县大红柑种植的现状,掌握浦北县每亩大红柑生产收入情况,以及浦北县大红柑种植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浦北县大红柑种植户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其大红柑种植年投入成本、产量和收入,旨在给广大大红柑种植户提供借鉴,推动浦北县大红柑生产健康发展。

    2025年02期 v.13;No.14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贵州省从江县百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陈家辉;宋永炼;李圳坤;周智晖;文建川;

    通过对从江县洛香镇、下江镇、加勉乡、东朗镇、丙妹镇2013—2023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海拔、日照时数)分析,并结合百香果的最适生长指标,筛选出最适合种植百香果的乡镇。研究发现,洛香镇、下江镇和丙妹镇在多方面符合百香果的生长需求。丙妹、下江、洛香三地夏季平均气温25.7~26.2℃,符合百香果生长温度要求,尤其是6—11月平均气温25℃以上,有利于果实成熟。虽然从江县年日照时数1 304.9 h未达理想值,但7—10月间日照量占全年的45.5%,对百香果成长已足够。从江县年均降雨量1 214 mm,其中3—10月降雨量1 050mm,占全年86.5%,满足百香果生长需求。最后在海拔高度上由于丙妹、下江均未达到百香果最适海拔高度生长区间,而洛香镇海拔307 m,为百香果的生长发育提供理想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综上所述,洛香镇非常适合作为百香果种植的发展区域。

    2025年02期 v.13;No.14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不同嫁接方法与整地方式对红松嫁接苗生长的影响分析

    张元新;

    目的:分析红松育苗和造林效果在不同嫁接方法与整地方式下的具体表现,以此确定适宜的嫁接方法与整地方式,进而促进红松育苗和造林效果的提升。方法:以辽宁省铁岭市红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和整地方式,分析对红松育苗和造林效果。结果:“嫁接方法+整地方式”处理下的红松嫁接幼苗地径、接口高度、接口粗度、接穗冠幅、枝条基部粗度、枝条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单芽舌接法+鱼鳞坑整地”处理下的红松嫁接成活率最大,为93.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嫁接方法+整地方式”处理下的红松嫁接幼苗地径、接口高度、接口粗度、接穗冠幅、枝条基部粗度、枝条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单芽舌接法+鱼鳞坑整地”处理下的红松嫁接地径、接口高度、接口粗度、接穗冠幅、枝条基部粗度、枝条长度最大,分别为60.24 mm、61.24 cm、46.24 cm、112.14 cm、39.21 mm、20.14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舌接法嫁接+平台整地的红松育苗和造林效果为最佳。

    2025年02期 v.13;No.14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速生槐扦插繁育技术试验

    闫瑞;吕玉奎;林盛;张金亮;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扦插育苗方法中存在的速生槐插穗不易生根的难题,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对速生槐扦插繁育技术的繁育材料选择、生根处理、扦插时间与扦插方法等关键技术点开展了试验研究,为重庆速生槐快速繁育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试验结果显示:繁育材料以速生槐根段2月底—3月中旬进行根段扦插的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5%,比速生槐硬枝2—4月发芽前或10—12月落叶后进行硬枝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1.8%、比速生槐嫩枝5—8月进行嫩枝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19.2%;生根处理以泓森槐专用生根剂3000倍液浸泡硬枝穗条基部10min的速生槐平均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2.3%、1年生速生槐扦插苗的平均苗高最高为3.92 m、1年生速生槐扦插苗的平均地径最大为2.61 cm,分别比ABT3生根粉1 000倍水溶液浸泡硬枝穗条基部10 min的速生槐平均扦插成活率高1.6%、1年生速生槐扦插苗的平均苗高高0.01 m、1年生速生槐扦插苗的平均地径大0.1 cm。

    2025年02期 v.13;No.14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几种无公害药剂对落叶松鞘蛾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

    景莹;

    为了分析落叶松鞘蛾在不同无公害药剂下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理想的无公害药剂,提升落叶松鞘蛾防治水平。试验以辽宁铁岭落叶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不采用无公害药剂),试验组采用4种无公害药剂,分析不同药剂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药剂下落叶松鞘蛾死亡率72.42%~98.64%,校正死亡率70.41%~98.04%。对比不同药剂下的死亡数和校正死亡,最高的为5 000倍液的3.2%高氯·甲维盐乳油,落叶松鞘蛾死亡数为98.64%,校正死亡数为98.04%;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无公害药剂下落叶松鞘蛾防效67.64%~-99.60%。对比不同药剂下的总防效,最高的为5 000倍液的3.2%高氯·甲维盐乳油,落叶松鞘蛾总防效99.60%。由此得出:防治效果最佳的为3.2%高氯·甲维盐乳油5 000倍液。

    2025年02期 v.13;No.14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梨小食心虫防控上的应用

    孙晓计;

    为减少梨小食心虫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降低危害损失率,推广新型高效防控技术,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对苹果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防治方法相比,使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效果更好。在三年试验期间,每年均有效降低苹果的折梢率和蛀果率,平均降低折梢率27.1%,新梢保护率达91.07%;平均降低蛀果率10.21%,新果保护率93.83%。在投入产出方面,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相比普通化学防治提高了产出,亩产平均提高90.13 kg,增产3.74%;提高商品果率13.12%,增加亩产值1 864.46元;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研究证明,该防控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污染、针对性强的优点,降低了人工消耗,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2025年02期 v.13;No.14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乡村振兴

  • 推动滨州乡村文化产业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侯峰;

    文化是引领整个民族不断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力量。滨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做好“孙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和发展,突出资源整合,强化载体建设,开展文化传承,构建常态长效机制,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大力拓展文化价值,积极构建集成体系和开发体系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体制模式,推动乡村文化融入新时代、新格局,擦亮了文化滨州特质。滨州乡村文化产业培植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突出文化地域特色,培植“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形式,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振兴队伍。

    2025年02期 v.13;No.14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城市近郊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对策建议

    周亮;郭攀;

    城市近郊农民作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桥梁,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环境中。城市近郊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的重要群体。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市近郊农民的数字素养问题日益凸显。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城市近郊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城市近郊农民的数字素养、推动乡村振兴和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农村和城市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智慧农业在红塔区花卉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姚红松;郭凤鸣;蔡亚东;拔晓琼;刘美萍;胡丽然;

    立足智慧农业在红塔区花卉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其推广应用比例偏低、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智慧农业模型落地难度大、基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等短板和弱项,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创造应用条件,深入调研分析、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创新、降低应用成本,强化人才培养、扩大示范推广,注重信息质量、提升产出效益,严格成效评估、指导产业发展等6项智慧农业在花卉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对策。

    2025年02期 v.13;No.14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歙县实施重点区域油菜打造花海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庄世荣;方立群;

    安徽省歙县自2016年以来,在重点区域通过优化布局,精选优质良种,落实关键技术拉长油菜花期,提高油菜单产的同时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共实施重点区域油菜示范创建面积3.02万亩,单产从2016年120.7 kg增加到139.7 kg,油菜籽增产910吨,农户增收590万元。2023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1 065.53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97.88亿元,民宿、农家乐466家,较2017年分别增加113.1%、133.0%、39.5%。近两年来出现了农户对重点区域油菜示范创建积极性不高、景观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创建面积逐步减少等情况。从优化示范创建布局推进“农业+旅游”;从精选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单产稳步提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种植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和收入;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作用,强化对重点区域油菜示范创建布局进行优化、加大对生产管理过程指导服务;推进重点区域油菜种植大托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统一种植油菜。通过以上措施实现重点区域油菜单产稳步提升,春暖花开季遍地“黄金甲”,花香蝶自来,景美人纷至的乡村旅游新景象。

    2025年02期 v.13;No.146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洛阳市人口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以河南省洛阳市会盟镇为例

    贺菲菲;

    人口问题一直是众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论的焦点,近两年来的相关话题热度一直不减。当前,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增加了人口与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城镇相比,农村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速度更快,因而老龄化程度更高。在此背景下,探索和研究乡村人口发展的优化策略,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人口的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洛阳市会盟镇的调查研究发现,该镇面临老龄化现象严重、人才吸引能力不足、新生儿出生率过低和产业人才分布失衡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优化人才引进与奖励机制、加强生育配套保障、合理分布产业人才等措施,以期丰富乡村人口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路径选择,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2期 v.13;No.14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构建利益联结新机制 探索助农增收新路径——以河北涉县青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为例

    王海飞;张少青;翟青峰;江家悦;刘国香;

    河北涉县青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核心区域的井店镇西坡村。西坡村“山高坡陡”“石厚土薄”“举头尽见奇峰峙,着足曾无尺土平”,自然资源匮乏,全村480余户,原贫困家庭就有221户。在现代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地零碎无法机械化种植等困难,涉县农业农村局农广校指导青阳山合作社开展管理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国家花椒生产标准示范区”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产业带头人,建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合作共赢。

    2025年02期 v.13;No.14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胶州市铺集镇推进新村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庄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创造了良好环境。然而,不少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困于规模小、基础弱、“头雁”难选、资源分散等瓶颈,仍面临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致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化发展机制,在挖掘找准利益联结点、价值增值点、发展融合点上作了一些探索实践,逐步找到了党建引领共富乡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有效途径,成功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总结了铺集镇通过强化组织融合、规范三资融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化发展取得的成效,提炼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学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5年02期 v.13;No.14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芜湖市和美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以鸠江区三元村为例

    陈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的建设关乎民生福祉,是“三农”工作的新历史使命。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一项亟待深思与解决的课题。以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三元村为例,探讨了建设和美乡村的路径及其对乡村发展的助力作用。自2022年以来,三元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建设“宜居和美村庄”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通过“五清一改”机制、厕所革命、垃圾与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改造,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便民化“五化”民生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从三元村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出发,深入剖析了乡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积累的经验,同时也直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改进措施,旨在为解决当前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难题、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2025年02期 v.13;No.14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经验交流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董佳;乔巩;郭丽姝;武志星;焦伟红;安志燕;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处广袤的北疆大地,肩负着重要的农业生产使命。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全力以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提升地区农业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分析乌兰察布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总结取得的成效,探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重视前期规划、统筹整体推进、加强资金保障、抓好建后管护、加大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乌兰察布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沂水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措施

    谭冠军;程金伍;陈安华;彭静;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深化对“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通过查阅资料、与种植户座谈、走访考察等方式,系统梳理主要做法,深入调研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查摆问题不足,发现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植规模偏小、农民积极性不高、极端天气和病虫害影响粮食生产等问题,提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引人用人留人长效机制、加强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防灾减灾等应对措施,为沂水县农业产业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临沂市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郭建业;徐逸晨;刘元青;

    临沂市自2020年做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部署以来,注重政策引导,加强规范制定,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宣传推介,打造了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305家,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升,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近一半蔬菜及食用菌、半数以上畜禽肉类销往长三角地区,临沂市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笔者梳理了临沂市在打造供应基地金融政策、供给水平、组织程度、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搭建协同集成平台、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品牌培育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组织服务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农业基地打造工作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13;No.14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陆龙平;周洪友;邢启蒙;王志万;李启雄;李宏宇;何瑞清;吴治兴;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不断抓牢米袋子、丰富菜篮子、装足肉盘子,是国之大计、强国之基。云南省文山州坚持“稳规模、提单产、增总产”的发展思路,抓实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一县一业”“6个百万”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科技增粮措施落地。积极实施种业振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设施农业和品牌培育等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绿色食品加工建设,推进文山州高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2009—2023年间,文山州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29%、2.40%、2.70%;2015—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26%、4.86%、3.56%;2016—2022年,生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和禽蛋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7%、2.96%、3.24%、5.09%;2010—2023年,文山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29%,2023年较2010年增长141.21%。

    2025年02期 v.13;No.146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天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廖德林;

    近年来,天全县茶叶产业经过“5·12”汶川地震以及“4·20”芦山地震产业恢复重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天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茶叶加工中小企业、茶叶品牌呈快速发展势头,茶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对天全茶叶产业的深入调研,发现天全县良种茶园基地建设规模小,不够集中成片;茶园基地管理粗放,农户种茶收益差异较大;茶叶加工规模小、产业链短;茶叶品牌少,知名、著名商标少,茶叶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阐述了天全县茶叶产业现状,提出加强政策扶持,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技术支撑,推进现代化发展;抓好茶叶加工,增加茶叶产业附加值;开展品牌创建、绿色和有机认证,提升品牌效能等措施对策。

    2025年02期 v.13;No.146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济源小麦生产现状及单产提升建议

    张高洁;贾晴蔚;孔素娟;李苗苗;

    2024年,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进一步增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高产稳产的推进,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2.7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0 000吨以上,小麦2024年平均单产410.49 kg/亩,比河南省小麦平均单产444.65 kg/亩低8.32%,单产提升潜力较大。通过对近年来济源小麦平均单产、小麦品种应用及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试验示范等情况进行总结,对当前小麦生产中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围绕规范化整地、“四适一压”播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科学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探索适合济源本地的小麦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促进小麦单产水平提升,确保济源示范区小麦稳产增收。

    2025年02期 v.13;No.146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措施

    刘光胜;郭倩;王江虹;郭远强;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探索陕西省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出路,分析了汉中市自2006年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以来水稻生产现状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优势;从水稻种植者认知、现代机械投入使用、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水稻品种可选范围、水田立地条件、机械化耕作成本以及扶持力度等方面剖析了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农田整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政策支持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提升作业效率、有效降本增收,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积极性,对促进汉中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年02期 v.13;No.14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砚山县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郭绍凤;

    近年来,云南省砚山县精准定位,将玉米制种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产业精心打造,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玉米制种产业现代化发展。不仅种植面积大幅扩大,良种覆盖率飞跃性提升,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工人缺乏、加工能力受限、监管能力不足、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砚山县积极应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对策措施:夯实发展基础、提升设施水平;强化培训,壮大技术队伍;引进技术,提升加工效能;完善法规,健全监管体系;创新模式,丰富联农带农方式等对策。通过综合施策,砚山县正稳步迈向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02期 v.13;No.14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新干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邓姬;肖兴根;刘国庆;邓瑞凯;丁永忠;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商洲枳壳、三湖陈皮闻名全国,新干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技术合作,创新产业发展、拓展产业加工等举措,逐步引导产业加速发展,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了全县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干县的道地中药材产业也遇到了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附加值低、市场监管不易、资源开发保护程度低、土地与劳动力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新干县中药材产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认真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存在的瓶颈,提出了加强良种选育与推广、加大科技攻关与产品研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设,旨在为新干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13;No.14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岐山县特色产业中药材柴胡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樱棣;冯卓雅;刘丽萍;

    柴胡具有抗炎、镇痛等功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近几年对岐山县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户在特色产业中药材柴胡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三个方面对岐山县特色产业中药材柴胡种植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柴胡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四方面原因,最后从柴胡种植中做好大田试验示范、加快发展柴胡合作社、加快柴胡机械化作业、优质高产轮作栽培、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保障种质种源、政府制定惠农政策七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岐山县特色产业中药材柴胡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推动赣南脐橙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温昱斌;钟隽;黄江文;江玉帆;万滨;温先阳;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面对基层农技推广站改革,如何解决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坚持“政府为主导,协会为平台,土专家为主体”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销售、加工、品牌等难题,做大产业规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脐橙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防治团队和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对赣县区王母渡镇发展脐橙产业进行调研和剖析,分析了成功的原因,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2025年02期 v.13;No.14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蓝田县大樱桃裂果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钱燕;郭永丽;

    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蓝田县就开始因地制宜引进欧洲大樱桃,近些年引进和主要栽培的有红灯、拉宾斯、先锋等优良新品种,种植面积近2 500 hm2,目前已成为蓝田县乡村振兴优势特色产业。在多年的种植实践中,蓝田种植户积累了一定的露地大樱桃栽培、管理经验。然而,2023年五一过后的连续阴雨天气,使没有裂果预防经验的果农束手无策,直接导致即将上市的大樱桃大面积裂果。裂果后的大樱桃商品价值严重丧失,无法进行销售,给果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此次农业灾害暴露了蓝田县大樱桃种植户裂果防范措施的缺失,若再不重视成熟期裂果问题将成为制约大樱桃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品种、天气、土壤等不同角度分析影响大樱桃裂果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综合预防措施,以期减轻大樱桃裂果的发生程度,助力蓝田县大樱桃产业提质升级。

    2025年02期 v.13;No.146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南京市六合区大樱桃栽培技术

    李文斌;管东松;叶玉霞;王克春;朱训泳;

    大樱桃原产于欧洲及亚洲西部,适合在砾质壤土中生长,在中国东部山区广泛栽培。大樱桃作为春季时令高端水果,其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含铁量在水果中居首位,兼具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市场青睐。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区,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大樱桃开花、结果的需要。为增加果树产业种植收入,优化果树品种结构,从2014年开始,六合区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引进示范大樱桃果树品种种植,探索大樱桃栽培技术,解决制约大樱桃生产技术瓶颈,填补六合地区大樱桃果品的规模生产空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不断培育出新的果品产业亮点,打造六合区农业休闲采摘新名片。以南京地区的露地大樱桃种植为研究对象,从立地、品种选择、树体管理以及采收等角度,分析其技术要点,以期为樱桃规模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邢台酸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李晓雪;王一真;王玉强;李雪姣;

    河北省邢台市是我国酸枣仁最大的产销地,素有邢台酸枣甲天下的美誉。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将酸枣产业列为西部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强力推进,形成了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在标准化生产、优良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但酸枣产业也存在种植标准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有待提高、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推进酸枣标准化生产、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推动酸枣产业凝聚发展、做好邢枣仁品牌宣传等发展建议,进一步推动邢台酸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13;No.146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烘烤展望

    李昱霖;张蒙蒙;关卫东;王志军;雷庚;梁栋;

    物联网被誉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农业设备相结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烟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从育苗到烘烤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因此提高烟叶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测、信息化管理及自动控制水平,对于实现智慧烟草至关重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烟叶烤房建设,促进了烟叶烘烤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基于此,针对面向物联网的烟叶智能化烘烤需求,分别从烤房环境数据获取、烟叶变化信息处理与烘烤工艺调控决策服务3个方面,对烟叶烘烤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并对今后智能化烘烤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烟叶烘烤智能化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No.146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山东省莒南县中小型蛋鸡场提升鸡蛋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李洪栋;

    鸡蛋是人民群众消费的重要畜产品之一,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调查发现,中小型蛋鸡养殖场是满足当前鸡蛋市场供应的主要力量。中小型蛋鸡场从业人员少、劳动效率高,但同时存在饲养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影响鸡蛋产品质量。对莒南县养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基层实践经验,分析影响鸡蛋质量安全的因素,从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疫病防控、投入品使用、强化饲养管理知识学习等方面,强调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关注蛋鸡不同的生长生产阶段特点,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避免管理措施不到位或乱用抗生素造成不良后果,提出完善提升鸡蛋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期望对广大蛋鸡养殖户的生产实践提供帮助,切实提升鸡蛋质量安全水平。

    2025年02期 v.13;No.146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双创撷英

  • 茄子高效栽培与管理技术

    崔志娟;王国霞;王志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属茄科茄属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餐桌上的一种主要蔬菜作物,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当前优质的茄子种子价格偏高、育苗成本较大,农村劳动力日趋减少,严重影响茄子的种植效益。在茄子的生长发育期,注重优质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达到提升果实品质、延迟采收期的目的。主要简述了茄子的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要点,一是品种选择时,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茄子;二是整地施肥时施足底肥;三是定植时间与定植密度因地制宜;四是田间栽培管理时做好合理的水肥管理;五是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六是采收加工时确保茄子的品质最佳,提高茄子的生产效益。

    2025年02期 v.13;No.14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安阳市小麦套种栝楼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崔玉梅;

    对安阳市小麦套种栝楼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第一年秋季在整好的地块上播种小麦,预留栝楼种植行。第二年4月中旬在预留行套种栝楼,小麦收获后,栝楼秧攀爬在麦茬上。每年10月中上旬收获栝楼果,栝楼果收获后对耕地进行施肥、翻耕、种植小麦。第三年3月小麦返青后,栝楼地下根4月底5月初出土,小麦和栝楼互不影响。小麦套种栝楼主要栽培技术有播种前的准备,包括选择栽培种植模式、确定种植品种,做好整地施肥,做好小麦和套种栝楼的栽培管理,对栝楼的栽植时间和方法、种根的处理、栽植密度、上架整枝、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小麦套种栝楼种植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麦套种栝楼种植模式中,小麦播种面积虽然稍微减少,但预留行增加了小麦的行距,有利于小麦的通风透光,边行优势非常明显,实现了小麦不减产,多收一季栝楼。这种种植模式既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确保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2025年02期 v.13;No.146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春季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王延俊;

    根据甘薯的生长特性,结合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刘营伍乡的具体情况,从2021年开始试验推广了春季甘薯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排水便利、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轮作4年以上的地块;在冬前深耕深翻土地,打破犁底层,将杂草、越冬的害虫卵、幼虫、蛹及带菌的病残体翻至底层或土壤表层,减少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病虫草害的危害;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的脱毒秧苗,剔除病、弱苗,剪掉白色不定根后浸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液后进行移栽;施足有机肥,配方施肥,重施钾肥;精细整地,起垄移栽,合理密植;覆盖黑色薄膜,早移栽,早管理、早上市,既防止甘薯线虫病和杂草的危害,又增加了甘薯的产量,改善了甘薯的品质;封垄前结合中耕除草追施硫酸钾和尿素,利用提蔓或多效唑控制旺长,促进生殖生长。经过4年的试验推广,本地的甘薯产量增加45%左右,早收获10 d左右,亩增加经济效益1 000~1 500元。

    2025年02期 v.13;No.14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